针对
智能停车行业,虽有市场需求缺口大,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,同时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,但产业仍算处于新生期,至今还未实现清晰商业模式,加上停车业所具有的独特性,其面临的难题也不在少数。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的同样还有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,目前很多智慧停车领域的企业还未找到有效、合理的收益模式。
1、各种类型的停车资源各自为政,难以整合。在国内停车市场这个传统行当里,从业者身份复杂:既有经营公共资源的官方参与,又有来路多样的商业运营,还有独占一地的私人拥有者,资源门槛极高,利益协调复杂。虽然商场、医院、社区以及路边停车场随处可见,但各种类型的停车资源均“各自为政”。停车场资源的产权方众多复杂导致圈地问题成为难题。
2、智慧停车相关APP互不兼容,行业标准没有。
互联网将原本闭塞的信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,各类停车APP虽如雨后春笋数量急速增长,但使用率却并不高。
由于互不兼容,各类智慧停车APP覆盖的停车场范围不尽相同,操作方式也各有特点,给使用者造成不小麻烦,导致一些停车场拒绝合作,也遭到了不少车主的弃用。
3、当前的智慧停车不够“智慧”,也就是智能化水平低。
如今不少企业还圈定在“互联网+停车”的概念之中,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阶段,尚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,并提出恰当的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。而对于智慧停车产业来说,不仅要解决特定车主的停车难题,而且要解决整个城市的停车难题,甚至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。智慧停车要实现真的“智慧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4、停车位短缺。汽车的增长量和车位的增长量不成比例,停车位短缺现象愈发严重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17年北上广深四城平均停车位缺口率为76.3%,每城至少有超过200万的车辆无正规车位可停,而全国停车位缺口则高达5000万个。停车位短缺依旧是我国智慧停车难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同时根据交通部《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》预测,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。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,未来我国停车场增建的空间巨大。